一壘 奮力前衝,只求上壘
在花蓮的原住民部落中,有人在河邊等著魚上鉤,有人在屋外的藤椅上吹著風,有人正對著層巒高聲歌唱,在這一片悠閒中,有一群孩子拿著棒子,拿著車有紅線的小白球,整展開一場廝殺,這是一群野球孩子。
他們從下課後,開始練習揮棒,拿球往斜屋頂丟去練著隨時應變不同方向台的球,一直到夜晚,微弱的路燈燈影下,一個個嬌小的身影奮力投出一球,側身看準,跨出一步,轉動腰部,砰!擊出小白球!從這些種種,可看出他們對棒球的執著,即使走在路上,也要拿顆小石頭對著路標,試圖將石頭化為球魂精準地投入好球帶中;即使是談天說地,話題也不離「松井秀喜昨天…」,棒球充斥著他們的生活,棒球!對這群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努力追尋的夢想,就像打者在奔向一壘時,無論如何,必須全力以赴,即使再微小的機會,也要力爭上壘。
二壘 順應戰局,向前推進
原住民順其自然,與自然和平共存的態度,也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展露無遺,對於老師、教練都不做過多的干涉,全心信任老師和教練把小孩子託付給他們,不像現今許多直升機父母,對於小孩過度保護,並且干預老師的教學,自我中心地認為全世界只也一個孩子需要照顧,老師應當全心全意照顧他們的小孩,也因為原住民父母的信任,讓教練在訓練過程中,不僅更容易進行訓練,也在孩子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們可以在賽前一個月要求孩子們離開家裡,住在學校以便早操晚練的密集訓練,他們願意接受教練的諄諄教誨,不像現在的「冰塊族」只要老師不順他(她)的意,就把爸媽搬出來,因為有小球員們與家長的配合,這也就是他們的訓練能夠如此扎實的原因。
三壘 把握機會,奔向勝利
「フアスド 」「フアスド」比賽場上充斥著教練的指示,明顯的日式發音,顯示出棒球在台灣的演進,接受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棒球因為日本的仿美逐漸在日本風行,而台灣也在皇民化的風潮下,萌發了對棒球熱情的新芽。這就像教練在小球員生活中不僅扮演了教練的角色,他更會要求他們要讀書,「不讀書、不寫作業,就能不打球」,一開始看到這一段,會有種又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感嘆,嘆息台灣的教育扼殺了許多創意與發展,一切似乎都只有念好書才會有前途,但是換個角度看,教練並不一定是要小球員們放棄自己心中的夢想,告訴他們未來還是只有讀書這條路可以走,我想讀書的用意應該是交會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吧!教練如此關心他們的態度深深地影響著小球員們,他們會在意如果在教練面前喊痛,可能就會被踢出先發名單,他們會擔心,如果會怕球、基本動作做不好,教練只會更嚴格地訓練他們,但也因為教練這樣嚴謹的訓練方式,讓小球員們在棒球場上,面對每一球、每一次揮棒,都把它當作是致勝的關鍵,把握每一次進攻機會,認真、沉著地應對,是每場比賽為最後一場比賽,如果輸了,這次聯賽就結束了的心情,如此背水一戰便是獲得勝利的不二法門。
本壘 持之以恆,獲得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