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無米樂心得 醫一甲 10001054 李俊康

 這部影片我在好幾年前便聞其名,沒想到是在社會學的機緣下一睹它的風采,影片雖然樸實也無太大的起伏,但忠實的呈現了農家最樸實的生活和最淳厚態度。


以下分為四部分:
現代社會對傳統農業的衝擊與農人生活之苦

沒水牛,要跟別人借機器耕作,卻越耕越不平
這顯示出了年長的一輩,與現代科技的隔閡,大家在不斷講求效益、效率的快步調社會中,是否還記得這群人該如何適應?是值得我們關心的。

工作這麼多,錢卻沒這麼多
一句簡單的話語道破了農人的辛酸,就好比最近新聞,三斤龍眼,不及一罐養樂多,一斤只剩3~5元,農人付出最多勞力,卻只獲得最終價格的一到兩成,被層層中、大盤商剝削掉,不過近來產地直銷,逐漸成為趨勢,除此之外,我覺得也可以建議農民們學習日本的方法,讓農民在農產品上打上自家名號,讓消費者與之建立長久信賴關係,就我所知,中興大學內已有「週末市場」在實行,便是朝這個方向邁進,或許可以改善農民的收益。

村裡只剩一頭水牛
聽到煌明伯,說出這句話,我突然有種激動,如果到了我的子孫一代,他們還會真的認識這片土地上曾有過的生活型態嗎?還是他們會認為這是一段事不關己的歷史,一種落後的象徵,就跟原始人打磨石器的感覺一樣,他們還能讀懂洪醒夫的「跛腳天助與他的牛」中人和水牛的情感嗎?我沒有把握。

菁寮村今非昔比,只剩六、七十歲的老人,以前的酒館和戲院都不見了
這個描述也令我感觸深刻,記得小時候回雲林土庫的奶奶家,還時常能見到鑼鼓喧闐的廟會,隨著年齡成長,我也在社會課本上讀到雲林是全台唯一負成長的縣市,而老街上也大都充滿年長者,後來回去時,老街上已不似從前熱鬧,到顯得冷清,這樣的親身經歷,使我很能體會這種感受。

金寶螺是生意人造的孽
這的確讓人深思,生意人為了逐利,以及大眾當時對外來種衝擊的無知,鑄成的大錯,卻要農民照單全收,是嚴重的社會不公義,就像將自垃圾不假思索的到往他人家。

農人種田,只看到錢,沒看到身體,所以髖骨很容易壞掉,像是在賣身體
這句話實在讓我感到強烈的諷刺感,同樣是為了錢,農民犧牲自己的身體,黑心商人犧牲的卻是環境與生態,又加諸農民重金屬汙染的水、以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福壽螺,實在是個社會正義值得關心的議題。

被壓迫久了(日本殖民、228),不敢抗爭,只敢在背後罵
這是對強烈歷史傷痕的控訴,我本來在看影片時,心中疑問難道他們就能默默忍受這樣勞力與收穫不對等的生活?這回答了我的疑問。

10歲工作到70歲,是工作最苦的一代
他們的世代剛好經歷台灣從匱乏到繁華,而農業一直是支持台灣能自力發展的重要支柱,付出了一輩子,卻沒能享受一陣子,著實令人心酸。


生活態度

不論心情好壞,不論有沒有颱風,都唱歌,都無米樂
這話應該就是這部紀錄片的核心,農人不論外物環境如何,始終能以唱歌等方式,回歸無米樂的超脫思維,反觀我自己,卻會為了公車的誤點而急得跳腳,實在還有許多需要向他們看齊。

家中對聯「雷火光照,向天奮鬥」
這好像是容易被忽略的點,導演巧妙的在家中談話的鏡頭時帶出這幅對聯,從這個細節處,又可映證崑濱伯所說從事農務的辛勞絕非空言,因為家中的擺設其實就可以反映人的思維狀態,也概括了農人的奮鬥精神。

右眼失明,檢討原因卻是花生曬不夠乾就給人家,人家不好賣
看到這幕,我不禁哂笑,覺得崑濱伯真是憨直的可愛,但同時也反映出農人們對於「無常」的態度,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反求諸己,同時也反映出他對於拜拜的有效、無效,並無執著,而依然虔敬,知道老天爺幫不幫忙自己,關鍵仍在自己的修為。

領牌子來到世間
這與傳統指腹為婚的習俗,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種對人生無法操之在己的無奈與認命,卻也是種盡責的態度,將這生的使命恰如其分的完成。

耕田就是默默修禪
這句話很值得我玩味,重複、單調的動作,既辛苦又無趣,他們卻可以用修禪的心態來待之,還說「要做到最後一口氣」,跟宋代的百丈懷海禪師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有著互通之處,我想在我未來重複單調之事時,或許也能用修禪的心態來看待。


讓鳥吃些稻子生存也沒關係,反正稻子也很便宜
這話蘊含了包容萬物的哲學,同時帶有幽默與灑脫,與當今電子公司間非要以侵犯專利為由,將對手逐出市場,置對方於死死地的心態大相逕庭。

不要一直怪政府,政府也很無奈,他們也沒什麼錢
這句話讓我很驚訝,平常在新聞上總是看到農民團體向政府抗爭,我也替他們覺得理直氣壯,但是卻從崑濱伯口中聽到這樣的話,農民也是很能體諒政府,政府的人員如果聽到這段話,能不深思嗎?


耕作哲學

火灰當肥皂用,來中和農藥的酸性
這種就地取材的做法,非常可取,就像無患子是天然的洗髮精一樣,反觀現代社會,常常捨近求遠,甚至有人非進口或不用,不僅徒增成本,又不見得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寫耕作日記,從做中學
他們對於知識、經驗的獲得是如此有時作精神,就像「看天吃飯,插秧時下雨會有稻紋病,收成時下雨稻子又會發芽」,讓我反思我們課堂上的紙本知識,怎能比的上這樣獲得知識的方式來的直接、深刻,總是把「越是飽滿的稻穗,越是垂得低」,但我真的深切體會、感覺過飽滿稻穗低垂的姿態嗎?好像從未有過。


其他

生活樂趣就是唱歌、說些不三不四的話
這樣簡單的生活方式,簡直就像桃花源中的人們,反觀都市的物質欲望濃厚,成天計較得失,大概就是沒辦法「無米樂」的原因吧!

夫妻互動
傳統社會指腹為婚,一翻兩瞪眼的婚姻型態,雖受自由戀愛思潮的詬病,但相較現代速食男女、高離婚率的社會現象,崑濱伯與太太互相捏臉、鬥嘴,卻不把情愛掛在嘴邊的含蓄表達方式,雖平淡卻足以致遠,兩者妍媸立判。


    這是一部很值得品味的片子,寫心得前我也沒想到原來可以從這麼多面向來發現差異,社會學多方切入的思考模式藉由這部影片讓我深深著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