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校園主廚心得 張以樂

                        校園主廚奧利佛         10005006護一 張以樂

    這部影片給人的震撼真的挺大的!其實這種情形在台灣不算常見,學校的營養午餐也包含了多種菜色,常見的便利商店也不會只賣油炸食品,總會有幾盤生菜沙拉或簡單蔬果,但令人驚訝的是,同樣是政府公立的小學,在國外居然有這麼大的對比,在第一所學校中,廚房裡忙碌的身影,不停的動著菜刀,就只為了開一包包冷凍食品,甚至是油炸的薯條,或一包包不知道摻雜了多少混合物的碎肉,學校不想要有任何的改善,原因竟然是因為需要付出經費的代價,但似乎短視近利了點,專家表示缺乏維他命C和鐵質,會讓注意力和學習力下降,罹癌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甚至為了孩童特別開設便祕門診,就像之前新聞所報醫事過勞死一樣,後果所付出的成本莫名的被大家所忽視,照現在學校準備午餐的方式,也許讓廚房的準備流程不那麼複雜,也不太需要去計劃該準備什麼樣健康的餐點,甚至在採買方面,也可以大量庫存,但遙觀十幾二十年後,這些小學中學的學生,將會是美國企業界、商業界、政治界、醫療界的菁英,學習和注意力的影響,不會只在小學的成績反映上,也同樣會影響到他一生的學習過程,如果這些學生從小所吸收到的知識備受限制,那未來在社會上的運作,確實令人膽顫心驚啊!

    不僅在吃的方面,當奧利佛在學校教小學生時,同樣也發現他們對食物的認識非常有限,速食產品的認知速度不在話下,但居然有人會把葉菜類的青菜辨認成鱗莖類的洋蔥,符號和食物連接不在一起,食品加工的結果需要負一部份的責任,但從影片當中也可以猜測,這些學生的父母親從小似乎也被他們的爸媽用速食餵養,導致他們也沒意識到均衡飲食的重要,更不用提教導孩子認識各種食物的常識。

    奧利佛進校園後,前後兩所學校也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第一所學校改變了一部份的供餐,但學生吃健康的料理只因為被迫的選擇,嚐了一點就全部回收廚餘桶,甚至出現抗議的運動,第二所學校,明顯不一樣的是學校大力的支持,使奧利佛有系統、有次序的教導學生從認識各類食物開始,有自己動手收成,一起煮飯的機會,讓學生透過餐與在每個過程中,間接了解食物的來源,它是新鮮、乾淨、對身體有幫助的。一起享用美食的過程,也碰觸了一些學生從小的習慣,不願意嘗試那些自己不熟悉的東西,沒有了油炸的味道變不滿足的味蕾,或受同儕之間的影響,不願做異於別人的舉動。只是簡單的改變飲食習慣運動,真正關係的的層面卻非常的廣闊,還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爸媽的調整也是影響孩童一個重要的因素,很欣慰的是,當有家長願意嘗試接受改變,他也看到了奧利佛用心良苦的結果,孩子行為的轉變,從暴躁到理智,原來食物帶來的影響可以這麼的大!

    這次在看這部紀錄片,也讓我想到了高中時護理老師所放的影片麥胖報告,年輕的美國導演摩根史柏路克大膽地以自己的身體做實驗,連續一個月,三餐只吃麥當勞所賣的食物,連水都是麥當勞賣的,原本經過三位醫師認證,是一位身體健康,心肺肝功能指數正常的年輕人,一個月之間,胖了12公斤,膝蓋因為驟增的重量而感到酸痛,醫師們還因為擔心他的健康,慎重地建議他停止這項實驗,但他為了揭示了學校午餐的弊病,堅持完成一個月的計畫,當他完成的那一天,他表示大概不會再想吃麥當勞的任何食品了,心臟、肝、血液的檢驗報告全不及格,體能也下降了。就讀於醫學相關科系,再次思考影片中的內容,均衡飲食的宣導似乎也該擔一部份的責任,大家都說,預防勝於治療,如何提供這一代、下一代健康的良好基礎,是該慎重面對的問題,看似在現階段的預算沉重了一些,但如果吃得健康,得病機率下降,未來的醫療成本也相對的下降了,社會反而能更健全的成長,豈不是雙贏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