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校園主廚心得 吳翰絢

Jamie's School Lunch Project
    2010年,在TED(It started out (in 1984) as a conference bringing together people from three worlds: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上看到Jamie Oliver的演講「Teach every child about food」便深受他的想法吸引,他藉由一個個案例提出美國與英國正面臨的健康問題:肥胖成為主要的死因之一,並且追查出其根本原因:社會趨勢、家庭與學校,進而提供解決辦法:Teach every child about food,教孩子認識食物、教孩子學會烹煮有益健康的餐點。這次的影片欣賞讓我感覺和這位很有想法的Fifteen主廚更加貼近、更加了解他的想法。
    Jamie Oliver發現英國學校所提供的營養午餐存在著過度加工、高油、高糖、高鹽以及成分不明的問題,為了使他所愛的國家能夠更好,人民能夠更加健康,他計畫改變英國學校所供應的營養午餐。

英國營養午餐
    19291933年間,全球面臨嚴重的經濟蕭條,英國政府為解決勞工階級家庭的孩子三餐不繼的問題,因此提出由學校提供營養午餐的美意。
    在接下來的560年間,營養午餐的品質每況愈下,不僅缺乏維他命C導致免疫力下降、缺少營養物質造成學生思考、專注力下降,更導致許多健康問題。
    我想這現象並無法歸咎於任何一個人,由於政府預算編列有限,加上物價持續增漲,營養午餐所使用的食材所受限制更多,導致營養午餐烹煮的工作人員只能採買低價的包裝食品,以維持平衡,另外,為使每道菜都能準時端出以供應大量的需求,直接地烹煮方式逐漸式微,使得營養午餐越來越不新鮮。

兒童飲食習慣
    現在兒童由於受到上述的營養午餐供餐型態的影響,已經將速食中的漢堡、薯條、薯餅視為理所當然,不想改變、也不願嘗試改變餐單,也因此導致諸如便秘六周等健康問題。家庭生活中的飲食習慣,也對兒童的飲食習慣影養甚大,如果家庭中習慣的食物是微波食品、加工食品、甜食與炸物,可能導致精神不濟以及脾氣暴躁,這點可以從小男孩里安的轉變看出:原本的飲食讓他早上起床打招呼有氣無力,一有精神便過度亢奮吵吵鬧鬧,在經由Jamie Oliver提供建議更改食譜之後,里安不但精神奕奕,情緒也愈加穩定。
    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參考團體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幫助兒童的社會化,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影響,人可能會偏離群體生活、擁有獨特的求生方式,例如:狼女,從小由狼撫育長大,其四肢著地、以嘶吼代替語言的行為便是模仿狼而來的。因此,Jamie掌握了很關鍵的要素:要影響一套成積已久的兒童飲食習慣,必須由他所熟悉的環境加以改變,因此Jamie除了從學校著手,更針對較排斥的兒童的家庭飲食習慣給予意見、予以改變。找出問題的根本,並且從根本著手,才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則。

前進校園,改變中學菜色
    本著讓學童吃得健康、活得快樂的心,Jamie Oliver 來到中學想要執行計畫的第一步:改變菜色,他面臨了許多問題:首先他必須在他所不熟悉的學校廚房中工作,這是與他所經營的Fifteen完全不同的地方,在Fifteen他可以恣意揮灑創意,做出一道道精心的美味料理,但是在學校的廚房中,必須有明文的菜單與訂購單,並在前一天就要把食材準備完成以應付隔天大量的供餐需要;再者,經費問題,由於學校的營養午餐仰賴政府編列的預算,因此每一道菜色的成本必須控制在37便士以下;以及挑食且不願嘗試的學生;最後,思想、做事方法有著天壤之別的領班,諾拉。
    科層化的學校廚房
    由廚工媽媽們熟練地將香腸、魚排、薯條等一包包拆封並放入鐵盤,送進烤箱,可看出學校餐廳中的「規格化」,每一種食材再送到學校廚房時,已是經過一道道規格化的處理,並經由廚工們一道道標準的作業模式加熱、出菜,這是政府體制中的僵化,當人們習慣於某一作業流程,便會一直沿用,這些廚工們或許迫於成本問題,或許迫於加以改變的困難太高,他們只得如此僵化地處理學生的營養午餐;另外,由於學校必須有一套如組織章程般的文件,必須將所有的作業程序以及食材選購明文列出,這也看出廚房科層化的跡象。
    37便士的限制
    礙於預算的問題,Jamie Oliver面臨了如何利用有限的預算做出新鮮、健康的佳餚,這些必須考慮到食材的價格以及季節與運費問題。在台灣由於大多數地區有其當地盛產的作物,如果能善用那些當地資源並且配合季節性,以選購符合時節、便宜又好吃的食物,這將可以大大降低食材成本。
    難搞的學生
    在學生飲食習慣中討論到,學生不願對於習慣的飲食方式加以改變,因此,Jamie Oliver決定從小做起,嘗試先改變不那麼習慣學校營養午餐的小學生的飲食習慣。
    這點提醒了我: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不是只有一種,有時候轉個彎「柳暗花明又一村」,說不定就會有轉機,幫助找出問題的癥結,並且解決問題。
    歇斯底里的領班
    諾拉,將幾十年的歲月奉獻給學校的營養午餐,在科層化的呆板環境中,造就了訓練有素的無能,使其一開始的思考方式總是一直線,鮮少「換個方式想」,這與從小便在美食環境中薰陶的 Jamie不同,Jamie所習慣的是隨性地跟隨靈感做出料理,所以在影片中也常見到兩人的衝突。
    最後, Jamie邀請諾拉到Fifteen見習,好讓他能夠完全掌握廚房的事務。諾拉因為Fifteen的薰陶,變得不那麼緊繃,並且開始享受做料理的樂趣,也讓他更堅定提供學生營養的營養午餐的決心;而Jamie改變的廚房的料理方式,希望每個人參與其中,並且品嘗每一道做出來的料理,讓廚工媽媽們也成為廚師,為學生們做出滿懷用心的料理。
    這裡可以看出藝術的薰陶,可能是人文,可能是音樂,可能是恣意揮灑靈感的空間,都可以改變一個人,使其逃脫固定模式帶來的僵化。

重新認識食物,樂在其中享受食物
    Jamie Oliver來到一所小學,試圖找出讓學生接受健康菜單的方法,即使是小學生,營養不均的情形仍然嚴重,螺旋火雞肉卷是大家的最愛,這種內含物不明的食物一點營養價值都沒有,另外,甚至有學動自備餐盒,餐盒內裝滿了他愛吃的甜食,為了改善如此嚴重的營養不均問題,Jamie藉由不同的課程期望導正學生的飲食習慣,他發現:當小孩不認識食物時,他就不願意嘗試,但是當其他人願意嘗試,他們會害怕被排除在外,因此他們便會開始嘗試,如果讓他們開始參與製作中餐的過程,他們會很享受地品嘗自己做出來的美食。
    在小孩們對於食物的認知與現實差異頗大的現象中,可以看出:由於完全的不熟悉,甚至可以說完全的陌生,讓小孩子對於食物名稱與實體無法互相配對,而出現荒腔走板地把茄子說是洋蔥的情況。另外,Jamie利用小孩的模仿心態與歸屬感,營造出大家都願意嘗試,你為什麼不願意嘗試的氛圍,並且給予願意嘗試的小孩鼓勵,像是貼紙象徵認證的東西,在小孩們願意嘗試新的食物後,便邀請他們參與中餐的製作過程,讓他們體會其中的樂趣,並且更懂得享受美食。

    在看完Jamie Oliver的演講與影片後,內心有股感覺一直無法平復,是一種充實並且受到啟發的感覺。在Jamie執行School Lunch Project的同時,可以看出營養午餐的問題、學生不喜歡改變以及錯誤飲食習慣的問題、與諾拉的意見相左背後的原因以及可以深入討論的點,在一邊看影片一邊聽老師的補充,可以對於影片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激發更深一層的探討。最後,Jamie Oliver最讓我欽佩的是:他有勇氣將他的想法付諸行動,並且持之以恆地將它完成,這點最讓我感動,並且激發我內心許多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