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校園主廚心得 林宜君

Jamie’s School Dinner
物治二 19906049 林宜君
    因為就像是記錄片一樣,整部影片依著時間的走向播出,從中我看出了兩件事情

    首先我想說的是很現實的制度面所衍生的各種現象。傑米本身是廚師,就像影片中他所言,廚師的做法是材料費加65%送到餐廳賣,不用考慮成本主要是創意和好吃甚或美觀……有錢的人就會點他願意付的價位的餐點;但是學校的(營養)午餐首要的考慮條件是37便士的材料費,因為這些地區的孩子都不屬於市中心繁華的階級無法負擔額外的午餐錢,這樣子的限制下食材的選擇極度有限遑論要因此顧及營養了。再來,學校餐廳廚師們的想法和傑米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諾拉的主張是效率,今天要想好明天的菜、先訂購數量、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要早就決定好並列張清單以便有例可循……梅維絲的責任就是要讓學校的孩子不能餓肚子回家(薯條、火雞螺旋捲高澱粉高蛋白質充斥飲食)但她的態度倒是一直挺支持傑米的(諾拉則有中途的小摩擦);而傑米身為創作型廚師當然希望現在有什麼靈感就作什麼食物、要讓人吃的是自己的藝術,所以他一時間無法理解同時間內大量的「加熱」是怎麼回事。食品加工工廠的老闆(湯尼山德斯)也有不同的原則,因應價錢及成本的考量再加上當地的經濟程度,故他希望可以讓所有的小孩不需要多付出代價就可以吃飽、也希望客戶可以繼續訂購他的食品而不願意採取可能增加成本的原料(蔬果類……)當地醫院的營養師的態度也可由影片中窺見一斑,特別為孩子設計了便秘門診這對於我們的文化而言可說前所未聞,她們(片中二位都是女性)對於目前孩子們的飲食方式皆抱持著否定的態度。

    以上所述讓我想起了前幾天才聽過的一場客席演講:台灣都更受害者聯盟他/她們所做的事和傑米好像,都想扭正大社會下一個荒謬的現象。一方面要急救目前正在發生的災難(拯救永春社區&進入學校做午餐)、另一建設面又想從政策、法律作根本的治療(修都更法、釋憲&向國會建議政策),雖然有點薄弱,但是她/他們都想盡一己之力改變眼前生病的世界。

    我看出的第二件事:家長和小朋友的反應。在中學部的青少年們不肯領情、不願意長久以來建立的飲食模式遭到破壞,在影片的最後發起了「不要傑米的餐」的活動;小學部的則因觀念仍未根深柢固似乎挺成功地扭轉了許多孩子的食性,在大型聚會時大多數的人都願意嘗試傑米的料理;在我自己查的資料中則提到Rawmarsh Community School的家長認為孩子為什麼不能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便在午餐時間到鄰近的速食店買食物送到學校給孩子。可以見得這雖然是件立意良好的舉動、甚至傑米只是為了他的理想而作了這件費心又費力的事,在某種程度上部分家長和孩童並不認為自己受惠;也是另一件值得深思的「我覺得為對方好對方卻不覺得這是對他好」的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