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校園主廚心得 宋紹瑜

    關於這兩段影片,我想從幾個部分來討論:(一)吃垃圾食物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二)分工合作如何創造最大效益?(三)工作環境對人的思考模式的影響?(四)政策是否常常本末倒置?


(一)吃垃圾食物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
    我想可以先思考的是,造成當今英國兒童吃垃圾食物做為午餐的成因是什麼?很明顯的,這樣的現象受經費補助影響尤深,影片當中傑米必須設計一道道預算不到45元的健康午餐,在台灣45元其實是可以買個營養均衡的便當的(以前在高雄讀高中的時候學校午餐便當的價錢),然而在小小的台灣島內,北部的物價和南部的物價就有明顯的差異了,何況英國這樣一個幣值高、物價高的國家,在一餐大概要花150~300元才能吃的飽的地方,45元能變出什麼花招?我覺得這個部分英國政府做得不好,政府應該關心物價與午餐提供的問題,如此,讓兒童從小可以接受健康的食物,進而習慣均衡的飲食。


(二)分工合作如何創造最大效益?
    影片當中傑米與諾拉在一起工作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爭執,傑米之前在自己的餐廳工作,雖然都是cooking,但工作性質和在學校廚房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學校廚房一次要準備多人份的食物,時間的拿捏很重要,又剛好他有困難的任務在身(為學生設計出能被接受且健康均衡的午餐),導致一開始料理的過程很不順利,對此,諾拉有很多的不滿,對她來說重要的是,她有沒有辦法在午餐時間順利的提供食物給學生,兩個人追求的目標不同,因為在工作中他們執掌的任務不同。最後傑米提議分開工作,讓各自有獨當一面面對問題的機會,傑米藉此可以專心做自己的工作,同時也體會諾拉所面臨的壓力,透過這樣的方式,互相了解,培養同理心,一同工作時就更會替對方著想,減少爭執讓準備午餐這個過程更加順利。


(三)工作環境對人的思考模式的影響?
    諾拉長期在學校廚房工作,她把自己的定義為廚工而不是廚師,她所要準備的菜單可能不用動腦,她所要注意的只是有沒有食物食物安不安全?這樣的工作環境,造成一種重複的行為模式,她其實就像工廠的員工,整天做著相同的動作,沒有新元素注入,造成思考僵化,我想從這樣的情況,可以反思我們的日常生活,自己是否被一成不變的習慣給綁住了



(四)政策是否常常本末倒置?
    英國政府規定學校午餐不能加鹽,我對這一個政策有很多的疑惑,不加鹽,食物的味道從何而來當然食物本身也有味道,甚至也有其他的調味料可以代替,但是事實上,這樣的規定可能造成選擇食材上侷限性,譬如說炒一盤高麗菜,一定需要加鹽,不然哪個小孩想吃沒有味道的蔬菜?另外,影片中傑米一直強調,那些肉片很多都是混合肉,誰知道裡面添加了多少調味料?因此,這樣的政策一點意義也沒有,我想政策需要隨著實施的經驗做一些改變。


    最後,這部影片真的很令我吃驚,在英國這個不同文化的社會中,孩童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竟完全被忽略,然而,有像傑米這樣的人站出來想改變現況,我覺得這是社會進步很大的原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