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無米樂心得 王耀增

社會學 影片心得報告-無米樂       
10001103 醫學乙 王耀增

        每個地區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歷史農村也是。農民在片中表示,本來他們的農地預定成為工廠,但後來被政府畫為農業保護區,雖然老農沒有再多說,但從的語氣中不難聽出對於農村沒落及錯過轉型時機的無奈。姑且先不論農村是否該轉型成工業的爭議,片中老農心中是很渴望當時在農村建立工廠,因為當時的經濟生活情況較差,在工廠工作會拿到較高的報酬,這點就和現代社會的普遍觀念有落差,現代社會聽到要蓋工廠,大部份當地居民都會抱持強烈反對的態度,因為現代居民普遍已經不只追求生活溫飽,高生活品質成為民眾觀念中重要的一項,我發現現代年輕人甚至因為追求高生活品質,而放棄比較勞力或危險的工作,這或許也是造成現代失業率屢降不下的因素之一。此外,當時政府宣布農村保留,為甚麼老農沒有為自己的權利抗爭?因為當時台灣民眾對於政府仍有一種恐懼的心理,因為從日治時代以來,政府常以高壓手段統治,導致農民不敢對政府有怨言,相對今日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只要政府決策稍有偏差,不只是到現場抗議的群眾,網路及媒體都會將民意快速傳達,並且現代政府還有選票壓力,會非常小心的看待民意,相較老農的時代,現代社會還真可以說非常民主。片中的農村相較於發展精緻農業的農村又顯落後,如果沒有相關知識的人來領導,還有現代社會的飛快發展,導致農村年輕人外流,造成發展落後以及六、七十歲的人還在耕作,不像以前的農人四、五十歲就有人承衣缽,享清福,我想這也和現代年輕人更會為自己追求理想有關。除此之外,當年手工彈棉花被,一天只有一件,遠不及現今工廠的快速生產;當年農夫看到某種給牛吃的草會很高興,但如今卻厭煩的除掉他,因為現在已經少有牛隻,取而代之的是耕耘機,卻也延伸出有些農民不會使用、買不起等問題;二戰時物資缺乏沒肥皂,農夫用火灰洗手,這些當年農村的景象一幕幕都在轉變,因為社會不斷在改變,但這也都是農村社會獨有的歷史。

        以前的農村社會不像現在社會有網路或是便捷交通可以和遠處人們交流,日常的人際關係就是和鄰里鄉親一同泡茶聊天,雖然話題都偏粗俗,但卻能看出彼此之間的信任及沒有距離,不像現今網路上花言巧語,卻連網友長得如何都不知道,也就造成網路交友的危險。在農村舉辦廟會時,全村居民都共襄盛舉,現代社會已經較少有人願意為公眾付出,一者因為人們不熟,再者因為生活過於忙碌,農村和都市的人情冷暖就顯而易見。還有第一段中提到的耕耘機問題,鄰居如果有,也會不吝嗇借給沒有的人,這只有在感情密切的人們互動中才會看到的情形。

    老農夫婦的相處也令我覺得很有意思,平日相見十之八九是鬥嘴,但私下卻是不停稱讚對方,其實他們夫妻的感情很深厚,卻不太敢表現在對方面前,也許是因為農村的風氣,沒有人會在大庭廣眾下甜言蜜語,造成他們以鬥嘴增加互動,在和現代很多人在別人面前裝高貴差距很大。但是很神奇的一點,老農婦雖然一直抱怨老農夫,但回到娘家卻不敢抱怨,這讓我想到古時候女子對於丈夫絕對順從的觀念是否還殘留在老農家心中,雖然已經開放些,但其實還存在保守,又或許是因為不斷抱怨其實是老農婦不斷的關心,至少關心所愛的人這點在哪個社會中都是不變的。此外,片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只有兩老夫妻,小孩們都要等到過年時才會回來,這又和以往農家人丁豐富的情形大相逕庭,親情也容易被距離拉遠疏離,含飴弄孫也漸少見到了。

        農人對土地是富含感情的,和都市中轉手快速的房地產有天壤之別,一頭牛、一塊田,都是農人一輩子最重要的財產,天天和其相處,連耕種筆記都記錄的很詳細,並且不怨嘆辛苦,反而常祈求、檢討自己,把做田當作坐禪,或許是因為外界刺激誘惑少,農人有更多時間去反思自己。

        片中還提到金寶螺問題,從個人養殖行為擴張到社會議題,金寶螺已是現在稻田間最常見的蟲害,也導致農民需額外購買農藥,暴露在農藥中愈久當然對身體愈不好,雖然說當初引進是為了食用,但做任何是之前都應考慮仔細,別讓自己的行為影響到整個社會!還有加入WTO對農民的衝擊,在台灣社會曾引發論戰,姑且不論現在加入後的對或錯,至少在當時需要提出對農民保障的條件,才不會顧工業失農業,也壞了當初政府將其規劃為農業保留地的美意。在無米樂這部片上映後,後壁村也漸有了觀光契機,但農夫已老,如要使地方更加發展,我想更多青年活力的投入是絕對必要的,才能繼續傳承農村特有的歷史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